在中西文化的汇合处 有一部无法忘却的话剧《名优之死》
演出资讯 2018-12-20 09:39

20世纪,中西文化的第一次历史性的拥抱,便与京剧息息相关——1905年,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首部电影,便以京剧为题材,拍摄了伶界大王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
话剧《名优之死》
演出剧场:首都剧场
演出日期:2018.12.20-2019.01.06
演出票价:180元>
购票入口:https://www.piaobuy.com/item/16444.html
回顾早期电影史,当国外的电影先驱们将镜头对准的是工厂、火车等一派西式大工业景象时,国人率先希图以摄影机记录留存的,则是一出脍炙人口的京戏名篇,这样的选择也无疑在着我们对于自身文化的崇尚与骄傲。
而随后的20余年后,国人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似乎又有着微妙的潜移默化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一方面来自于我们自身的传统认知,同时也与裹挟坚船利炮而来的外来文化的强势传播息息相关。
国人们一边有着捧角看戏的传统,一边又对于戏曲艺术有着自古流传来的偏见与歧视——君不见古时将“倡优”并称,至今仍被学界认为有巨大文学价值的元杂剧、明传奇,在当年也被认作是不入流的消遣而已。于是乎,纵使曾为慈禧太后献艺的三庆班主杨月楼,也只因欲明媒正娶富商之女,而卷入一场舆论风波,大好姻缘也只得无疾而终。
20世纪20年代,两桩至今仍为不少人所熟知的梨园往事,似乎更能凸显是时戏曲艺人的尴尬处境。1921年,著名须生刘鸿升因恪守着艺术追求而遭受着黑社会恶势力的迫害,在《完璧归赵》演出后,赶妆上台出演《雪杯圆》之前猝死于后台——这便是日后田汉创作的《名优之死》中刘振声的原型;而1927年,即《名优之死》上演的同年,与谭鑫培、余书岩齐名的京剧名角刘汉臣之死也着实成为了轰动一时的逸闻,只因在民间的风闻中疑与军阀褚玉璞的五姨太有染,便被强加了莫须有的罪名,秘密处决,从这桩名列“民国八大奇案”之一的事件之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当时戏曲艺人地位之低下,名角尚且如此,遑论寻常走街撂地耍把式卖艺的普通江湖人呢?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田汉创作《名优之死》时对于中国戏剧艺术的美学追求与创作理念便得以逐渐明朗。有感于种种西学矫枉过正般的盛行一时,田汉在青年时期的戏剧创作中便逐渐倾向于以中国文化作为书写对象,借着话剧的形式,去讨论一个个中国人习以为常却矛盾重重的文化命题,于是在《名优之死》中,短短一部作品却能够从中解析出多元化的思考方向:当西洋文化大张旗鼓地称为社会潮流时,我们该当如何对待自己的传统?
转自:人艺